五行相生論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剋論為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相剋的關係,可以解釋成臟腑生病時會連帶影響其相剋的臟腑發生病變,產生間接臨床症狀。例如肝病可能會衍生厭食、虛弱沉鬱、消化道鼓脹、口乾或口苦等問題。
  生物體出生後始發呼吸作用,開始運行呼吸系統,而後,經由初乳建立起消化系統之起始恆定。依照中醫五行基礎及十四經絡的運行周始,十四經絡分成三個能階循環,由強健弱,相生相剋。首先運行第一層級的手金(太陰肺 陽明大腸)足土(陽明胃 太陰脾),依照五行觀念,土能生金,脾健則肌肉豐,乃至肺氣健,而脾開於口,涎為脾之液,而脾胃互為表裡,一陰一陽相互協調。
  第二層級的循環為手火(少陰心 太陽小腸)足水(太陽膀胱 少陰腎臟),水能滅火,火能蒸水,位於中心層級,以五行相剋觀念維持並協調身體各器官之正常運作。
  第三層級的循環為手火(厥陰心包 少陽三焦)足木(少陽膽 厥陰肝),木能生火,肝生筋,筋生心。
  總結十四經絡運行的周始,以陰陽相輔相成,生生不息,五行循環依序為"金→土→火→水→火→木→金",相生相剋。
生物 自然
五行 臟 腑 官 體 志 液 方 時 氣 味 色 化
木 肝 膽 目 筋 怒 淚 東 春 風 酸 青 生
火 心 小 舌 血 喜 汗 南 夏 暑 苦 紅 長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涎 中 長 溼 甘 黃 化
金 肺 大 鼻 皮 悲 涕 西 秋 燥 辛 白 收
水 腎 膀 耳 骨 恐 唾 北 冬 寒 鹹 黑 藏

  實質的物質屬陰,非實質的物質屬陽,是故臟屬陰,腑屬陽。陰陽必須動態平衡才能維持生物的健康,否則陰盛則陽衰,可見寒證,陽盛則陰衰,可見熱證。雖說陰陽一般可以解釋為物質的兩極,但物極必反,陰陽也屬相生相剋。
  身體津液不足是表陰虛,虛弱無力容易無故出汗是表陽虛,陽盛則精力旺盛,會損耗津液,陰盛則指津液分泌過度,會耗損五臟六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宏 的頭像

    goshgosh

    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