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五行相生論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剋論為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相剋的關係,可以解釋成臟腑生病時會連帶影響其相剋的臟腑發生病變,產生間接臨床症狀。例如肝病可能會衍生厭食、虛弱沉鬱、消化道鼓脹、口乾或口苦等問題。
  生物體出生後始發呼吸作用,開始運行呼吸系統,而後,經由初乳建立起消化系統之起始恆定。依照中醫五行基礎及十四經絡的運行周始,十四經絡分成三個能階循環,由強健弱,相生相剋。首先運行第一層級的手金(太陰肺 陽明大腸)足土(陽明胃 太陰脾),依照五行觀念,土能生金,脾健則肌肉豐,乃至肺氣健,而脾開於口,涎為脾之液,而脾胃互為表裡,一陰一陽相互協調。
  第二層級的循環為手火(少陰心 太陽小腸)足水(太陽膀胱 少陰腎臟),水能滅火,火能蒸水,位於中心層級,以五行相剋觀念維持並協調身體各器官之正常運作。
  第三層級的循環為手火(厥陰心包 少陽三焦)足木(少陽膽 厥陰肝),木能生火,肝生筋,筋生心。
  總結十四經絡運行的周始,以陰陽相輔相成,生生不息,五行循環依序為"金→土→火→水→火→木→金",相生相剋。
生物 自然
五行 臟 腑 官 體 志 液 方 時 氣 味 色 化
木 肝 膽 目 筋 怒 淚 東 春 風 酸 青 生
火 心 小 舌 血 喜 汗 南 夏 暑 苦 紅 長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涎 中 長 溼 甘 黃 化
金 肺 大 鼻 皮 悲 涕 西 秋 燥 辛 白 收
水 腎 膀 耳 骨 恐 唾 北 冬 寒 鹹 黑 藏

  實質的物質屬陰,非實質的物質屬陽,是故臟屬陰,腑屬陽。陰陽必須動態平衡才能維持生物的健康,否則陰盛則陽衰,可見寒證,陽盛則陰衰,可見熱證。雖說陰陽一般可以解釋為物質的兩極,但物極必反,陰陽也屬相生相剋。
  身體津液不足是表陰虛,虛弱無力容易無故出汗是表陽虛,陽盛則精力旺盛,會損耗津液,陰盛則指津液分泌過度,會耗損五臟六腑。

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針灸可定義為用毫針刺入或艾草灸溫燒皮膚淺層區域,藉由特定穴位(含有大量神經末梢聚集點,稱之為俞穴)的刺激,透過特定能量路徑,去達到局部或全身的臨床效果。針灸最主要是用於神經傳導的修復、身體機能的調理和消炎止痛,已經藉由科學實驗得知,證實可以促使許多物質的釋放,包含活化血管的細胞激素以及神經肽等等。
針灸穴位主要為經穴(主要的血管和神經)和絡穴(次要的血管和神經)所組成,可以分為十二正經(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以及奇經八脈[→督脈→任脈(十四經絡運行順序);衝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蹻脈、陽蹻脈(此六脈無專屬穴位)],總共約360多個穴位。
  要將針灸活學活用需要確實的將穴位定位,並且根據辯證論治來配穴治療,以達針灸之最大助益。近幾十年來獸醫針灸開始進行科學研究及臨床運用,成為一種新興的治療方式,然而動物並不會像人一樣,可以具體的說出針灸當下及治療後的感受,所以對於針灸的定位更需要仔細且觀察動物針灸當下的細微的行為變化。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雖然針灸鮮少有副作用產生,但是諸如暈針、滯針、彎針或瘀青血腫等情況都還是有可能發生-暈針者可見受施針者突然極度不舒服且變得虛弱,或是開口呼吸等等,都需要將針立刻拔除;滯針者可見針被吸附於針刺部位無法拔出,可進行針刺區周圍的按摩緩解此現象;彎針者於施針途中針被曲彎,可順著彎曲的方向將針取出;而瘀青血腫則可能於恰巧刺破微血管時發生,可以壓迫止血的方式緩解。
  針灸謹守"實證瀉實,虛證補虛,氣血受阻,平補平瀉"的原則。取穴方式有近端取穴、遠端取穴和阿是穴(壓痛點)等三種,而一般頭部(腦部)的紊亂較常採用肢體遠端的遠端取穴,而臟腑軀體的紊亂一般會採用肢體近端的遠端取穴。然而於臨床治療某些病症時,通常會採取兩個以上的穴位進行針灸,而配穴方法大略可分為三種:遠近配穴、表裡配穴和交會配穴。遠近配穴以近病症處取一穴,另於同經遠端穴位取一穴;表裡配穴則須屬陰的臟經搭配屬陽的腑經;交會配穴則指於手足同名經上各取一穴搭配。


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